伟德国际官网1946手机版-首页|welcome

新闻资讯 News

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时代 技师学院勇做教改的“开路先锋”

发布时间:2021-08-14 浏览次数:

 技师学院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纪实

数控机床前,一身蓝色工装的王展超被一群学生围在中间,这个连续三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的国家队教练,现在正带着他的学生们簇拥在机床前,聚精会神地绘着图纸、做着模具……


王展超老师正在给世赛集训队选手讲解

这个貌不惊人的80后小伙子,是第42、43、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的国家队教练,成为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国家队的专家组成员。作为学校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数控车工高级技师,王展超是技师学院“土生土长”培养出来的。他原本是学院的普通学子,一路走来,依托学院这块沃土,经过学院精心培养,逐渐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北京市首席技师工作室负责人、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技师,荣获“北京市金牌教练”等殊荣,带出了一支一流的数控团队。

和王展超经历相似,韩方旭,机电一体化专业技师毕业后,也选择了留校任教,反哺母校教育事业。他们精心培养的选手殷成浩、谢虎、王帅等,不负众望,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屡创佳绩。数控车选手王帅在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优胜奖,机电一体化选手殷成浩、谢虎在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银牌。他们继承了导师的衣钵,选择留校,继续培养世赛选手。

2019年7月,学院选手殷成浩、谢虎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斩获机电一体化项目银牌

以王展超为代表,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秉承着“铸就工匠之魂,培育追求技艺之美的大国工匠”的育人理念,培养一批批“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高技能人才和教师队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受益于学院多年来探索和践行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工学一体“双螺旋” 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一体化课程改革,通俗说就是“工学一体”,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2004年开始,学院就立足于职业活动导向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着力探索一体化课程改革,称之为学院“课程改革 2.0”。2009年国家人社部启动一体化课程改革,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成为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校。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要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的一体化课程改革经过十多年的不断调整,融入“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深化形成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融合的“双螺旋”一体化课程改革工程,从“课程改革 2.0”到“3.0”到如今的“4.0”,形成综合育人体系,始终坚持走在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前列,始终坚持走高端引领、内涵发展之路。

四梯八级 教师引领一体化课改

“作为一所始终走在改革创新前沿的技师学院,我们要继续坚持研究先行,着力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和示范区’。” 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以及李克强总理作出的批示后,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包英华话语铿锵,“我们要依托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专业群、工程师学院和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致力于对接国际标准,打造中国品牌、国际一流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于探索形成具有‘工业技师’特色的培训品牌,打造社会服务示范平台,引领和促进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包英华表示,要进一步深入推进一体化课程改革,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努力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把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变成职业教育战线“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

2021年3月,包英华院长在开学典礼上致辞

教师是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没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成果。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对打造“工匠之师”团队有一个阶梯发展目标,其中一体化老师的培养是“四梯八级”,即普通老师、一体化老师、课程负责人、专业带头人4个梯级,每个梯级相应还有不同级别,对应有不同的标准和考核。在这种氛围中,学院培养成长了一批包括王展超、何跃、郝永刚、李椿方在内的年轻老师,也收获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在职教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世赛夺金 一体化课程助力选手成才

一体化课程不仅应用于教学实践,也在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基地建设上有所体现。学院世赛集训基地主任何跃,作为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国家队教练、第43、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专家组成员、学院一体化教师,他深入研究世赛标准,将世赛技术标准细化解析,并和学院一体化教学成果相结合,创新性地将“鱼骨图”分析技术和“看板法”用于训练,形成独具特色的选手培养体系,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大赛选手和杰出技能人才。在四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经他培养指导共有79人入围国家集训队。在2019年落幕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数控铣项目实现“三连冠”,数控车项目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何跃老师获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20年,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世赛集训基地获评“北京市模范集体”光荣称号。


2021年7月15日国际青年技能日活动,何跃老师正在展台向参观者解读世赛工件

寓教于乐 教学改革广受学生喜爱

“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课较差的事实,以往单纯的灌输教学,常常出现学生听不懂、老师又很费劲的情况。”郝永刚老师对推行一体化课程改革前的上课情景印象深刻。

推行一体化课程改革后,郝永刚老师带领学生模拟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模式,讲课变得生动有趣了,学生变得积极主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教改带来的变化让郝永刚激动不已,也更加坚定了教改的决心。

多年下来,他也成为了北京市职教名师,并且被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研修中心聘为培训讲师,针对职业院校和职教老师开展课改技术培训和一体化师资教学培训。2019年,在庆祝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郝永刚作为全国优秀教师,与其他受表彰代表一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郝永刚老师正在讲解车间工作流程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第一个要解决的是学生‘爱不爱学’问题;第二要解决的是‘能不能适应企业要求’问题。我们要把课堂打造成‘三有’课堂:一是有趣,让学生爱学;第二是有用,学到的东西有实用价值;最后是有效,就是要学以致用、学有所乐、学有所获。这就是我们不断进行课程改革的目的。所以我们的课程模式重点是‘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模式,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蔡夕忠在接待清华大学主办的四川省职业院校卓越校长研修班学员到校参观交流座谈时,重点谈到了学院的一体化课程改革。


2021年3月,蔡夕忠副院长在交流座谈时向来访学员介绍办学成果

技能扶贫 一体化课程帮扶兄弟院校

作为北京市职教名师、专业带头人、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负责人,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兼数控系主任李椿方曾多次结合一体化教学成果,与在学院学习培训的职校老师进行互动教学交流。

在技能扶贫攻坚中,李椿方先后给昆明师资研修班、新疆和田师资班、乌兰察布师资培训班、京蒙协作师资培训班等授课,并赴安徽金寨技师学院、内蒙古民族工业技师学院、呼伦贝尔技师学院送教,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师资培训,在内涵建设上促进了帮扶院校相关工作的提升。2018年,他荣获的“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正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最大褒奖。他对学院“做事成长”的文化理念很有感慨,李椿方说,做事才能成长,多做事、做难事、认真做事才能快成长,学院教师就是要弘扬做事文化,在做事中成长,实现自身价值,助力更多学生实现技能成才梦想。


2021年4月9日,李椿方老师在“名师工作室”课程思政主题微论坛上分享

职业教育的美好愿景令人振奋,技师学院的一体化教育改革之路也越走越宽广。2021年,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已经被确定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数控车项目、机电一体化项目、水处理技术项目等4个项目的中国集训基地。承载着北京职业教育改革的使命,担负着培育职业教育新人的责任,技师学院将继续充分利用“8基地6中心”等资源优势,营造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全体教职工和青年学生充分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将学院打造成国际化一流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